close

  相關專題:上海夏天
  東方網記者於量7月30日報道:李先生說,古美科普公園最近不太平。
  位於閔行區古美路平陽路路口的古美科普公園,雖被冠以“公園”的名頭,實際上則是一片開放式的公共綠地。在這裡,廣場舞跳了近10年,周邊小區居民與“廣場舞大媽”之間也“鬥”了近10年。然而,矛盾在上個月驟然升級:李先生等人在抗議廣場舞擾民的過程中,與廣場上的舞客發生激烈衝突,直至大打出手。最終110趕到現場,方纔平息事態。
  李先生說,他已經受夠了廣場舞的“折磨”,也已經厭倦了與舞客們的“鬥爭”。他想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數百人共舞公園成露天舞場
  6點半剛過,科普公園熱鬧了起來。一撥又一撥人從各個方向聚攏到了廣場,簡單寒暄過後,他們便排成隊形,準備跳舞。7點整,便攜式音響里傳出《最炫民族風》的前奏,伴隨著這首全中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辨識度最高的流行歌曲,30多個中老年婦女邁出舞步。她們動作整齊劃一,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
  不同的音樂陸續響起,科普公園很快成為一個巨大的露天舞場。
  李先生所居住的陽光美景城小區,緊鄰古美科普公園。據他回憶,科普公園廣場舞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當時廣場舞不過2、30人規模,此後一路發展壯大,至今已有近十支舞團在此活躍。
  不僅如此,科普公園此後又陸續迎來了一支業餘老年合唱團和若干個露天卡拉OK團體的“進駐”。李先生稱,據粗略統計,每晚都有十幾撥人在這裡開展各色“文化活動”,高峰時總人數近300人。
  近十年的時間里,“廣場舞大媽”們從《兩隻蝴蝶》跳到《愛情買賣》,從《套馬桿》跳到《小蘋果》。無數網絡“神曲”的旋律曾在古美科普公園的上空飄蕩,不變的只有那震耳欲聾的巨大音量。李先生說,他現在很少出門散步,因為一齣門就能感覺到一股音浪撲面而來:“這邊的音樂響了,那邊就要提高音量蓋過去。他們彼此之間別苗頭,苦的是我們這些附近的居民。”
  合唱團和露天卡拉OK的“威力”同樣不可小覷:“常常有人冷不丁飆出個高音,坐在家裡都能被嚇一大跳!”李先生說,高分貝的音樂驚嚇到居民家中的幼兒和寵物是家常便飯,他們小區內的一戶居民,甚至不得不每天7點以後就給2歲寶寶的耳朵里塞上棉花球。
  音樂震天響居民飽受噪音擾
  不堪忍受噪音騷擾的居民試圖與“大媽”們協商,然而收效甚微:“我們跟他們說,讓他們調低一點音量,或者儘量集中在廣場中心、遠離居民區的地方跳舞,但他們根本不當回事兒,依舊我行我素。”
  同樣居住在陽光美景城的胡師傅告訴東方網記者,由於公園裡唱歌跳舞的“山頭”眾多,協調起來的確不容易。更重要的是,部分舞客覺得居民們壓根就是在無理取鬧:“兩句話一說就開始罵街,經常是我們跟他們說理,反而被他們圍攻。在這裡,我們這些住在這裡的人根本就是弱勢群體。”
  為了對抗惱人的廣場舞,古美科普公園周邊的陽光美景城、金領華亭、古美公寓三個小區的居民結成了同盟。他們多方投訴無果。而居民與舞客之間的積怨日益加深,衝突幾乎一觸即發。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因為家有考生,擔心女兒不能安心休息準備次日考試的李先生終於忍無可忍,和另幾名小區居民來到公園與舞客交涉。雙方激烈的情緒引燃了導火索,李先生等人與舞客發生了肢体衝突。據李先生說,他襯衣上的一粒鈕扣被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一把扯掉”,幾個鄰居則在推搡撕扯中受了輕傷。110隨後趕到現場,帶走了打人者,事件終於告一段落。
  回想起當天的情景,李先生至今義憤填膺:“實在太囂張了!他們以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我們的痛苦之上,現在徹底開始欺負我們了!”
  舞客喊冤枉指對方小題大做
  “年紀輕的下班回家想要清凈,但是我們年紀大的也需要鍛煉和放鬆啊!我們在這裡跳舞,對他們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嗎?”趙阿姨家住古美三村,距離古美科普公園並不算近。對於退休之後賦閑在家的她來說,每天傍晚來這裡和老姐妹跳跳舞,是一天中最為放鬆和愜意的時光。
  趙阿姨說,他們並不是沒有做出過讓步:“別的不說,每天結束的時間我們已經提前了一個鐘頭了。以前要跳到9點半的,現在8點半肯定就收攤走人了。”至於伴奏的音量,趙阿姨認為遠未及噪音的標準:“我們已經把聲音調得很輕了,再輕就徹底沒聲音了!總不見得讓我們跳啞巴舞吧?”
  但是,趙阿姨也承認合唱團的歌聲有時候的確比較響,部分舞團的結束時間也相對較晚,但那些畢竟是“人家的事情”,自己和伙伴們沒有立場進行干涉:“我們總不好對人家指手畫腳的,對吧?”
  相比之下,童老伯的態度則更加激烈,在他看來,居民向記者所反映的情況有所誇大,完全是無理取鬧:“他們就是得寸進尺!今天叫你們聲音小一點,明天叫你們人少一點,最好以後公園裡一個唱歌跳舞的人都不要有!我們每天8點半就結束了,你摸著良心說說看,現在有幾個小青年是8點半就睡覺的?我們影響他們點什麼了?”
  據瞭解,作為古美地區為數不多的大型公共綠地,古美科普公園在喜愛歌舞、渴望鍛煉的中老年人眼中無異於一塊風水寶地。趙阿姨告訴東方網記者,在這裡跳舞的人,來自周邊的十餘個小區:“大家都是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才走到一起。”趙阿姨的一位“姐妹”也向記者表示,相比自家小區里的老年活動中心,她還是更願意每天多走上十來分鐘的路,來這裡和大家跳舞:“人多熱鬧。而且這裡又有綠化,相比室內,環境要好太多了。”
  管理遇瓶頸長效機制難建立
  在古美路平陽路路口,當地街道設置了一塊測量分貝數的電子顯示屏。李先生表示,只要每天廣場舞一開始,上面的數字就始終保持在70上下。然而,東方網記者採訪當晚,這塊電子顯示屏卻未顯示任何信息。據古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故障原因,該顯示屏近期正在進行維修,平時顯示屏的工作時間為每天6點至22點。
  古美街道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證實了李先生的說法。他表示,據日常觀察,電子顯示屏顯示的分貝數值基本維持在65至75之間。然而,僅憑這一數字和當地居民的主觀感受,並不能認定公園內的歌舞伴奏是否是噪音。
  該負責人表示,於去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辦法》中,並未對噪音進行明確的界定;另一方面,上海市的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與國家相關標準有所差異,且古美科普公園所適用的噪聲標準區劃也不明確。標準的莫衷一是,直接導致管理部門在工作中的“執行難”。
  相比操作上的種種困難,居民與舞客之間的嚴重對立更讓街道傷腦筋。由於科普公園的性質屬開放式公共綠地,不能按照公園標準進行管理,因此古美街道一直以來只能通過派遣居民志願者的形式對廣場舞團隊進行勸說和引導,然而收效甚微。此外,街道也試圖通過座談等形式,讓居民與舞客達成公約,協商解決問題;然而這些協商最終也都因為雙方的固持己見而無疾而終。
  古美街道城管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私下向東方網記者透露,科普公園的“廣場舞鬥爭”極大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最頻繁的時候一個禮拜要接7次投訴。我們現在只好每天派便衣混在人群里,看到苗頭不對馬上出面勸說,防止事態擴大。”
  由於缺乏制度化的規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面對由來已久的廣場舞矛盾,古美街道始終未能形成一個相對長效的機制。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正嘗試引入一家公益性組織協助進行科普公園的管理。對於街道方面的這一回應,李先生的看法並不樂觀:“沒有強制力都是白搭。光靠勸說能有什麼用,他們該跳還是會跳的。”
  (原標題:[夏令熱線]七旬舞客拳打居民 閔行古美"廣場舞之爭"何時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38ivvm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